image.png

油纸伞_泸州油纸伞_定制油纸伞-泸州市江阳区毕六福伞业有限公司欢迎您!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 image.png

  • 泸州油纸伞

    毕六福新闻News

    联系我们

    泸州市江阳区毕六福伞业有限公司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世纪锦源和谐路77号附8号

    电话:0830-3169818

    手机:13398291332 (周女士)

    邮箱:blfyzs@126.com

    网址:www.blfyzs.com

    “毕六福油纸伞”的复兴:从六百多个工人陆续出走,到如今年销千万

    “毕六福油纸伞”的复兴:从六百多个工人陆续出走,到如今年销千万

    2020-09-10 17:02:30

    文章转自:芒种故事


    定制油纸伞.jpeg


    2009年的一天,毕原绅辞职了。他离开了成都某知名软件企业,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回到泸州老家分水岭镇,回来继承家族产业——泸州油纸伞制作手艺。


    除了是一名城市码农,毕原绅的另一个身份,是“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的第七代传人。


    2008年,“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专家称其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毕原绅的父亲毕六福,被誉为中国“伞王”。


    油纸伞.jpeg

    △ 毕原绅的父亲毕六福


    油纸伞工艺.png


    序曲


    油纸伞工艺.png


    泸州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处。康熙年间,当地的油纸伞销往云南、贵州等地区。一时间,那里兴起了大批靠制伞谋生的工人。


    油纸伞养了分水岭镇人们400多年。


    然而,到毕六福这一代,正宗的“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只剩他们一家。历经洋布伞的冲击,分水岭镇上的制伞从业者大部分都改了行,只剩毕六福仍在坚守。他不想让毕家手艺在自己这一代失传,于是,毕原绅回来了。


    毕原绅花了几年时间拓展市场,还将“毕六福油纸伞”带到了线上。如今,“毕六福油纸伞”在业内名号十分响亮。它也让人们知道,泸州不仅有酒,还有油纸伞。


    油纸伞工艺.png


    活在大多人记忆中的油纸伞


    油纸伞工艺.png


    走在分水岭镇的街道上,制伞的桐油香气,会弥漫在镇子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分水岭镇的特殊记忆。


    油纸伞工艺.jpeg


    这里有一个传统,新人结婚时,新娘的陪嫁和亲朋好友的礼物中,总会出现一把大红色的油纸伞,上面龙和凤相对成圆。新郎为新娘一路撑伞,把新娘接到家里后,油纸伞要撑开倒挂在大门口的门檐下。


    泸州油纸伞可追溯到400多年前,但毕原绅说,实际上的历史更久远。由于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之交。这里气候湿润,雨水充足。油纸伞是古代的必需品。


    泸州也是古代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处,马帮常年经过,泸州也开始修建驿站,一时间成为一个繁荣的商贸市场。分水岭镇的油纸伞,从此开始经由茶马古道销往四川全省,以及云南、贵州等地。


    油纸伞工艺.jpeg


    到了毕原绅爷爷这一辈,已经是毕家油纸伞第五代传人,那时,分水岭镇家家户户都从事油纸伞相关的工作,有的家族专门制作伞骨、有的家族专门制作桐油、纸张等。到解放后,国家开始实行公私合营制度。制伞工业也收归国有,泸州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泸县制伞生产合作社”。泸州油纸伞迎来了最兴旺的时期。


    合作社分为两个“连”,毕原绅的爷爷,便是其中一个连长,管理600多人的制伞工作。一年要卖出30多万把油纸伞,全镇大部分人的生活,全都压在了油纸伞上。


    为了油纸伞的生产,合作社旗下还开了蜂窝煤厂、油厂等,为油纸伞的生产做铺垫。


    洋伞的冲击


    转折点发生在改革开放后,洋伞进来了(也就是我们现今常用的雨伞)。


    分水岭镇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的油纸伞不畅销了。这个比油纸伞更轻、收缩更便捷的布艺伞获得了很多中国人的青睐。600多工人只能拿着合作社的基本补贴,工资发不出来,家里揭不开锅。一些工人无奈退出合作社,选择进城打工。


    油纸伞工艺.jpeg


    “当时是第一次认识到,油纸伞确实存在短处。”镇子里决定,派毕六福前往武汉学习洋伞的制作手艺。毕六福半年学成归来,带着分水岭镇生产了一批布艺伞,但由于原料和手工成本的严谨,当时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比市场上的布艺要高。结果,产品卖不出去,成本反而砸进去了。


    分水岭镇的布艺伞,就这样夭折了。


    “想要有出路,只有将油纸伞发扬光大。”毕原绅说,但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也注定了油纸伞从此走向没落。到了80年代后期,油纸伞一年的销量只有4000多把。


    出走打工,成了他们下一个出路。600多个工人走光了,镇上已经没多少人还继续做伞了。


    到90年代,分水岭镇只剩下几位年纪大的老师傅坚守着。毕六福将制伞厂私有化,请镇子上的手艺人继续做着油纸伞,但销量岌岌可危。


    油纸伞工艺.jpeg


    在那个年代,一把油纸伞只卖几元钱,并不能让他们发家致富。然而支撑他们坚持几百年的,还是这份情怀和传统。


    2000年,毕原绅的爷爷去世了,临终前,他不断嘱咐毕六福,“油纸伞传统的制作手艺,一定不能断。”


    在病床上的爷爷,渴望将油纸伞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渴望泸州油纸伞有一天能发扬光大。但他一定想不到,就在几年后,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毕六福油纸伞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自己的儿子作为中国油纸伞代表人,前往各国进行文化交流。


    制伞,是他们的宿命


    2005年,毕六福为“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申报泸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通过后,又申请通过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江阳区政府为“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时,国家在审核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时,还实地考察了湖南湘西等地方的油纸伞制作工艺,最后发现,不少地方的传统手艺已经失传,只有泸州毕家的油纸伞,仍是延续了老祖宗的传统技艺。


    油纸伞工艺.jpeg


    这个历时400多年,拥有100多道工艺的油纸伞,终于被全国人民知道了。一时间,毕原绅的家里门庭若市,几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毕家制伞工艺拍了一个长达半个多小时的纪录片。


    此时的毕原绅,正在上大学。


    从小,毕原绅是在伞堆里长大的。在他眼里,父亲是全能的,不仅会制伞,还会电工、会气焊、修汽车,修机械。


    父亲很忙碌,从早到晚都在忙着制伞。每天放学,毕原绅一放下书包,就跑去帮父亲打下手。父亲会时常给他讲家族制伞的故事、讲油纸伞最兴旺时的盛况、讲家族400多年一代一代的手艺传承。


    但父亲并没有逼他学习制伞。到他这一辈,毕原绅的父母已经非常重视教育。从小,毕原绅并没有完整的学习制伞工艺,大多时间都扑在了学习上。


    毕原绅也很争气,考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大三便在一个知名软件企业实习,毕业后直接转正开始工作。他找到了一份有前途的工作。


    2007年,成都举办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众多非遗产品在此搭建展位参展。毕原绅挤进人群中,看到父亲带着围裙,坐在那里默默地展示油纸伞的制作工艺。“第一眼就感觉,父亲变得沧桑了,头发也白了。镇上没有更年轻的传人,他是一个人拖着伞来成都参展的。”


    毕原绅第一次被触动了,自己到底该不该回去?他想起爷爷临终前对父亲的嘱托,竟这么多年过去了。


    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申遗成功后,泸州油纸伞火了。


    父亲给毕原绅打电话,聊了很久。


    父亲会制伞,但如果要将伞业发扬光大,不仅需要传人,还要有经营的人。于是,毕原绅辞去了成都的工作,一个人拖着行李,回到了分水岭镇。


    分水岭镇上有一个清末的古旧建筑,毕原绅就在这里长大。门上挂着一个牌匾,从右到左写着“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人。”


    这是毕家的祖训。制伞,是他们几代人的宿命。


    100多道工序,做一把伞要一周


    回家后,父亲没有立刻让毕原绅上手经营,而是花了一年时间,手把手教他制作油纸伞,训练基本功。


    一大早,毕原绅和父亲就开车到30多公里的野山上砍南竹。这条路,毕六福小时候也走过。来回一趟步行需要7个多小时。


    选竹料也称为“号竹”。伞骨和伞架的选料必须严格,不然,做出来的伞就会得“软骨病”。按照老祖宗的规矩,主料必须选用蜀南竹海的深山老南竹。要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上挑选3年以上,向阳生长的竹子。


    并且,要挑选骨节相对长的竹子,这样做出来的伞面才不会出现太多竹节。“按毕家的传统,每根伞骨上都只能有一个骨节。”


    砍南竹一定要从根部砍,竹子就可以再生长。古时候,泸州是油纸伞的最重要产地之一,对竹子的需求很大,但竹林至今没有遭到破坏,就是严守祖宗爱惜竹子的传统。砍掉竹子之后,他们会将竹子凿洞上肥料,以便竹子再生长。


    竹料选回来之后,要刮掉竹青,用砍刀将竹子等份劈开,做成伞骨。伞骨分成长骨和短骨,正常大小的油纸伞的需要32个伞骨。


    为了让伞收拢的时候能严丝合缝,分水岭镇的传统是,一根竹子只做一把伞。


    伞杆一般选用2年以上,稍微细一点的竹子,但稍细的竹子就容易长歪,需要在火上熨直,刮掉竹节和竹青。然后安放跳子,也就是伞的开关。


    伞面的制作也极为讲究,伞面用纸是由桑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泡、煮、晒、榨、焙等工序样样不能少。


    油纸伞工艺.jpeg

    △ 毕原绅的父亲毕六福


    拓印,是伞面上图案的关键一步,毕家采用的是石板拓印。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药墨涂抹在需要印刷的部分。让药墨对石面产生轻微腐蚀作用,从而制成印刷伞面的模板。


    最后在模板上刷上颜料,将裁好的伞纸印上去,一个伞的图案就做好了。


    如今很多油纸伞只是将一个伞纸做成圆形直接糊上去,但毕家传统的会依照伞的大小做成几个扇形,分别拓印之后在拼接到伞面上,这是因为,直接圆形纸平铺上去,收缩的空间会很有限,晒干后的伞面很容易撑破,如果分成几个扇形,更加经久耐用。


    伞成型后,阴干24小时,随后烘烤一天,上桐油再晒干。


    古时候,泸州油纸伞进贡到皇宫,会做一种“满穿伞”,在伞托处穿7—9层彩色线,每一层颜色都不一样,名字也不一样,如今,这种制法毕家仍保留着。


    油纸伞厂家.jpeg


    一个师傅做一把伞,从取材到成品,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100多道工序,一样不能少。


    如今,毕原绅家里有70-80个生产工人,采用流水线制伞法,每把伞要经过5个工人的手。


    从茶马古道到互联网


    2011年,毕六福注册了“泸州市毕六福伞业有限公司”。2012年,毕原绅将“毕六福油纸伞”搬到了淘宝。刚开始不懂运营,也没有专门的客服,只是妻子偶尔登上后台瞧一瞧,有单就接。


    后来,电商市场急速扩张。毕原绅看到了机遇,开始招人管理淘宝店。面对淘宝和线下不同的消费者,毕原绅意识到,原本油纸伞的大红色、纯色伞面并不能吸引互联网用户。


    于是,他开始研究油纸伞的花色。毕原绅结合中国风,将青花、荷花、梅花等元素结合在伞面上,毕原绅先后推出了青花系列、手造纸、八角伞、和伞等多个系列。


    为了跟上时代,毕原绅还聘请了设计师,专门为油纸伞设计新的形象。


    泸州油纸伞火了之后,出现了竞争者。网络上也不乏“泸州油纸伞”的店铺,有的还标榜自己是“非遗油纸伞”。毕原绅说,前年,镇上突然有两家油纸伞店铺开张了,说自己是非遗产品。但实际上,他们是从别处进货,进行粗加工直接销售,制作手艺和传统制法完全不一样。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毕原绅却也乐意见到竞争者。


    油纸伞在现今仍是小众产品,从古代家家必备品,到如今变得不接地气儿,以收藏、展示为主。油纸伞不论是在知名度,还是市场份额上,都有待提升。有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才有做大“蛋糕”的机会。


    这几年,毕原绅为了扩大“毕六福油纸伞”的知名度,做了相当多的努力。增加油纸伞的商业用途很重要,毕原绅和许多旅游景点合作,将油纸伞作为装饰、遮阳产品,摆放在室外餐饮休闲区、拼成好看的景区形象。专门为旅游景点批量制作大尺寸,成本相对较低的油纸伞。毕原绅也会与文艺团合作,提供油纸伞作为演出道具。


    油纸伞价格.jpeg


    到今年,“毕六福油纸伞”在淘系平台已经开出了三家店铺,搭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电商团队。传统的手艺面对高速发展的电商,难免会遇到问题。


    毕原绅说,店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退货率高。原因是货品很难及时发货。虽然工厂80名工人十天能生产近8000把油纸伞,但碰上几万把的大订单,还是经常出现没货可发的情况。


    油纸伞定制.jpeg


    “油纸伞行业就是靠天吃饭,要是碰到雨天,油纸伞很难干透,每到这个时候退货率就会上升。”


    做一把伞需要好几天,如果消费者等不了,只能取消订单。


    仅仅是上周,店里的退货金额就高达十几万元。这种不是由于产品质量,而是因生产周期的限制,导致的退货率高,对毕原绅来说很头疼。下一步,他想及时改善这个问题。


    如今,“毕六福油纸伞”的生产工厂仍在镇子上,但电商部门的办公地点在泸州市区。每次物流从镇上发往全国各地,必定要经过泸州中转。“能不能将电商部的生产厂房搬到市里?”毕原绅想,如果坚持产品制作工艺,在制作时长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缩短物流时间至少两天。


    从茶马古道到互联网,毕家正用当下最便捷的方式将油纸伞送到消费者手上。

    标签

    最近浏览:

    泸州油纸伞.png

    泸州市江阳区毕六福伞业有限公司

    厂址: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世纪锦源和谐路77号附8号

    电话:(0830)3169818、133 9829 1332(周女士)  邮箱:blfyzs@126.com

    网址:www.blfyzs.com


    定制油纸伞

    CopyRight @ 2020 泸州市江阳区毕六福伞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21924号-2 Powered by 祥云平台 技术支持:大浪科技

    主营区域: 江苏 武汉 上海 北京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