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法油纸伞,传承六代人心血,撑起400年时光
转自:书影
四川泸州有个分水岭镇,这里竹木资源丰富,又非常爱下雨,于是四百多年前兴起制伞业一下子远近闻名,也代代传了下来。
毕六福老先生祖辈都是分水岭人,他家祖上是做油纸伞的,到他这一辈已经传承了整整六代。这么长久的传承没有中断,这在当下中国非遗项目中,也是很少见的。
一把小小的油纸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满含着几代人的心血,别看它看似简单,竟然有100多道繁琐工序,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
做伞先选材,也是很严格的。分水油纸伞的伞胚用料是泸州纳溪一带楠竹;而伞托选用大山里多年生岩桐木;外表贴伞面的纸张使用贵州土法皮纸;一样都不能马虎。
做油纸伞最重要的材料是竹子,都是用三年以上楠竹和两年以上无水槽水竹。经过刨竹青、烘烤打孔等工序全手工制作而成伞骨、伞柄等,一丝不能马虎。
一把伞从开料起到做好,要经历号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几个大流程上百道工序,还要使用上百种不同的工具,没有十天半月功夫是完不成的。
而印伞面的这台石印机估计快百年了,被岁月磨得光滑无比,应该是中国现存一台最早的还在使用的石印机,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泸州分水油纸伞厂也是中国现在仅存的一家保持桐油和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
他们的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中国油纸伞行业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看看这些伞有多漂亮,每一把都爱不释手。分水油纸伞是几代人智慧的精华,是古老技艺的奇葩。
这些油纸伞已经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工具,它是民族文化的古老传承,是民族文化根基的连接,树属于全民族的,愿这传承代代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