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桐油纸伞最后守望者,泸州非遗技艺油纸伞传承人—毕六福
来源:泸州网
在泸州说到油纸伞,大家都知道毕六福,59岁的他是毕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同时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法定传承人。作为纸伞技艺的传承人,毕六福不仅要将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延续、传承,还要将古老手工艺发扬光大。
从几岁帮父母穿线、上油开始,毕六福几乎将他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油纸伞”上,1995年毕六福临危受命被推选为分水油纸伞厂的厂长,从此,他的命运也就与分水油纸伞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毕六福回忆说:“当时很多人都说我是傻子,油纸伞卖都卖不出去了,你还去整什么油纸伞。从我的内心来说,我并不是为了找钱,是为了传承这个技艺这是我父亲的愿望。”
毕六福上任后首先恢复了传统制作技艺,他认为这是伞厂扭转颓势的致胜之道。随后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让他逐渐悟到油纸伞的发展方向。到2008年3月分水油纸伞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毕六福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毕六福说,他感觉肩上的责任更大,一定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老祖宗的技艺把它传承下来,传承好而且还要更新。
古老的技艺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为了拓展市场,毕六福不仅在伞面图案、纸伞尺寸等方面都做了创新,还将销售平台拓展到网上,如今分水油纸伞不仅走出了泸州,更飞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毕六福说:为了适应市场,让更多的年轻人、大学生各个阶层和各个年龄段的人的喜欢,他认为图案要创新,伞的形状也要创新。
销量带动生产力,毕六福的油纸伞厂解决了江阳区分水镇百余名妇女的就业问题,在他眼里,分水油纸伞是一张独特的泸州城市名片。他不仅要做非遗技艺传承人,更要做泸州城市文化传递者。
毕六福告诉记者,他接受媒体的邀请出席各大节目时,出场第一句就自报家门他来自中国酒城泸州,作为泸州人,他感到很骄傲,泸州有酒、酒文化,还有泸州悠久的文化,毕六福都它讲出来,让更多人来了解我们泸州、知道泸州。
一把油纸伞,情牵几代人。毕六福和油纸伞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今年他就要退休了,但是他不会离开他深爱的油纸伞,不会离开这个伴随他成长并为之奋斗一生的油纸伞,他常常说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